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珠峰最新測量結果公布。
2019年10月,中國和尼泊爾共同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提出:考慮到珠穆朗瑪峰是中尼兩國友誼的永恒象征,雙方愿推進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合作。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開展科研合作。
為落實聯合聲明,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
今年5月28日,隨著8名攻頂隊員完成頂峰測量任務,安全返回珠峰登山大本營,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測量階段圓滿結束。

超出想象的難度和3個首次
三次沖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從5月6日出發,在21天內經歷三次沖頂。
5月25日,在第三次沖頂過程中,隊員行至北坡海拔7500米的“大風口”,受狹管效應影響,風速約為相同高度大風的兩倍以上。失溫、凍傷、被風吹走都有可能,隊員們只能趴在路線上慢慢前進。
面對零下20多度的頂峰溫度,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迎接挑戰。
150分鐘停留峰頂創時間最長記錄:最終,8名攻頂隊員用了足足9個小時的時間實現了登頂,又在峰頂工作了150分鐘,創下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間最長記錄。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峰頂作業
3個首次
首次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斗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
△架設GNSS接收機
首次實現人類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
首次通過天文望遠鏡拍攝到了他們登頂的過程以及在峰頂活動的畫面。
具體來說,此次測量,人類首次實現了實測珠峰峰頂重力值,還采用航空重力測量、連片測量、人類無法涉足區域的重力值,此次數據處理收集了珠峰及鄰近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最新地形數據,總量達1.44億條,面積相當于5個陜西省。
珠峰峰頂的GNSS接收機,主要接收以北斗衛星為主的各衛星導航系統數據,再用專業數據處理軟件獲得峰頂平面位置和大地高。
今年5月27日11時,測量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架起紅色覘標,珠峰腳下6個交匯點的測量隊員實測了交匯點到峰頂覘標點的斜邊距離、垂直角度……最終計算得出珠峰雪面大地高。
在獲得精準的峰頂雪面大地高后,由專業技術人員建立起珠峰區一萬平方公里的大地水準面模型,進而得到了基于我國國家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這一成果在與尼泊爾方面數據聯合處理、協商后,最終得到了最新的珠峰海拔高度。
珠峰“新身高”數據有啥用?其實珠峰的身高許多國家以前都進行過測量,廣為人知的8848.13米就是1975年我國的測繪工作者得出的。2005年我國又一次成功測定并公布珠峰高程。那么時隔15年,我國為什么要重新測量珠峰?
一方面,珠峰“新身高”數據可用于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本次測量中高精度導航和遙感數據直接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如駕車導航、外賣點餐、物流快遞等。
回顧此前珠峰高程測量歷史
歷史上,中國對珠峰共進行過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1966、1968年,國家測繪總局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兩次組隊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這兩次測量未在峰頂樹立測量覘標,也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程也未公布。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第二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并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
△1975年,測量隊員在珠峰峰頂架起覘標
2005年5月22日,中國再次開展珠峰高度測量工作,測量隊采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并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經過嚴密計算,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2005年珠峰復測,測量隊員在西戎布作業點
中尼聯合測量的珠峰“新身高”,代表的是國家的凝聚力和團結拼搏的精神,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和社會效益,也代表著人類對自然的探索精神永不止步!